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检测与标准  >  正文

成都市强化资金投入保障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发布日期: 2020-12-18 作者: 来源: 成都市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成都市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一、建立保障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刚性投入 

  一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设立市级农田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农田建设财政投入常态化机制;制定《成都市农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财政预算保障。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田建设专项资金1.13亿元;2019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5.72亿元,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三是加大土地出让收益投入力度。探索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市财政通过中期调整,追加安排耕保金2.21亿元专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要求的“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 

  二、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国有资本投入 

  一是支持政府平台公司向银行融资建设高标准农田。2018-2019年,成都中际集团向农业发展银行融资1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9.32万亩。二是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由国有公司申请地方政府债10亿元,首期已发行4亿元,另争取抗疫特别国债0.9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印发《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专项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三是鼓励国有平台公司投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市级安排0.3亿元支持成都兴城集团公司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带动了企业国有资本投入1.2亿元。 

  三、创新建设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一是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成都市农田建设项目“先建后补”实施办法》并开展试点工作。明确申报条件、建设程序、补助标准和监督管理等相关程序,按照财政补助不高于“先建后补”项目总投资50%的原则,支持具备项目建设能力、筹资能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筹资金先行建设;2019年以来,全市“先建后补”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3.22万亩,带动6200多万元社会资本投入农田建设,逐渐形成可推广经验。二是产业融合引导资本投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田园风光、大田景观等结合,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吸引22.3亿元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乡村民宿、旅游观光、果蔬采摘等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途径。三是鼓励集体经济投入。积极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行管护,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19年以来,全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撬动24.5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成都市的都市现代农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积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契机,统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建设资金,强化项目监管,更好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