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评价与保护  >  正文

改“田”换地 沃野生金

发布日期: 2019-06-13 作者: 董学彦 王烜 来源: 河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一个种粮大户,种地一年能挣多少钱?

  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农民赵保献站在丰收在望的麦田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3000多亩土地,扣除各项投入,一年纯收入在150万元以上。

  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赵保献从普通农民变成种粮大户?

  高标准农田沃野生金

  站在陈曹乡10万亩高标准农田里举目四望,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田野绿意葱茏,生机盎然。

  阳光下,陈曹乡尚庄村村民尚水旺拿出一张卡,在通电机井上一刷,一个臂长300米、自带轮胎的全自动喷灌机缓缓移动,将一串串细密的水雾均匀地喷洒到小麦上。走进田间,他弯腰细看小麦长势,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种了一辈子地的尚水旺,做梦都想不到这片“靠天吃饭”的内涝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就拿种小麦来说,以前好年景每亩产量也不到400公斤,现在能达到550公斤。”他说。

  许昌市副市长楚雷介绍,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许昌市近年来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电网“五网”配套,为传统农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许昌市已建成了7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是全国平原井灌区连片规模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示范区项目实施后,平均每亩可带动农民增收600元以上。

  高水平管理点石成金

  今春小麦拔节孕穗期,尚庄村“田把式”赵水才通过手机打开“测土配方施肥微信服务平台”,很快查到了自家田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科学施肥建议:增磷、补钾、控氮。这次,他将氮肥的施用量比往常减少了23%。

  “种庄稼也得精细化,要科学施肥、均衡施肥,缺啥补啥。”赵水才说,“给庄稼施肥也要上‘营养餐’。”

  建安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保明介绍,建安区目前已普及了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减少,不仅提前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而且使农户亩均增收80至150元。

  与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相比,示范区用水量实现了“负增长”。遍布田间地头的中心支轴式喷灌机,通过自动测墒、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根据苗情、旱情自动调节水量,对庄稼进行精准喷灌。“过去浇地是大水漫灌,费力、费水、费电、费钱,现在浇一亩地能节水25立方米,节省45元以上。”尚水旺说,“我种了一辈子地,过去只能说是‘浇地’,现在才是‘浇庄稼’。”

  陈曹乡党委书记白笑辉说,为实现高标准农田高效利用,示范区推广了“统一选用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的精细化种植模式,集成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有效扭转了以往耕地质量偏低、生态环境退化等不利因素,使规模、高效、绿色、“智慧”成了示范区农田的新底色。

  新时代农民市场淘金

  当许昌市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开始建设时,赵保献就觉得,这里一定能成为农民的“金矿”。

  他说:“原来农户都是单干,零零碎碎的不成规模,但现在示范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特别适合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

  看准了这一契机,赵保献果断承包了3000多亩土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像赵保献一样,很多农民也开始在高标准农田中大显身手。5月10日,记者走进建安区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数千平方米的机库内,收割机、喷灌机、无人植保机、粮食烘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一应俱全,仿佛一个小型的农机博览会。去年,合作社总收入达400多万元。

  在这些农业机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架无人植保机。合作社理事长万子荣说,他的农机合作社可以提供播种、收割、烘干、秸秆还田和病虫害防治“一条龙”服务,为种粮大户保驾护航。“像这些无人植保机,一天能为700亩地喷洒农药,一架无人机相当于70个劳动力。”

  像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建安区目前共有300多人,推进土地流转47万亩,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这说明农业也是个有奔头儿的产业。”万子荣自豪地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