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评价与保护  >  正文

四级田长共护首都耕地

发布日期: 2021-06-11 作者: 芦晓春 来源: 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好耕地,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各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中央有要求,地方要有行动。作为首善之区,北京要在耕地保护上出实招、作表率,把“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到具体行动上。不久前,北京结合全市耕地保护形势和农业生产实际,出台《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全面推进“田长制”的省市。

  作为国际超大城市,北京在耕地保护上一直面临着巨大压力。北京全面推进“田长制”,是适应首都地区耕地保护实际形势所需,也是全面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

  “全面推进‘田长制’是以市、区、乡镇、村等四级领导干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农田优化、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为关键环节,实行党政同责、清单管理、分级保护、逐级负责、严格问责,将有力支撑保障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首都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首都空间格局的科学合理布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政同责层层压实 坚决守住首都耕地红线

  从北京三农实际看,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仅占市域总面积的6%,不仅低于国际水平,也低于国内大中城市水平,是国土空间中宝贵的“大熊猫”,保护农田刻不容缓。

  与此同时,在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山、林、草有“林长制”,水、湖有“河长制”,“田”的保护管理也需要创新机制。

  “借鉴‘河长制’‘林长制’经验,推动建立‘田长制’,就是要通过落实党政同责,层层压实责任,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上动真格、见实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面实施“田长制”也是认真执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现实需要。俯瞰北京市国土空间,耕地是全市林地园地、建设用地之后的第三大空间,在城市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多功能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万亩,这是首都耕地数量的“红线”。

  因此,认真执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现粮菜稳产保供,提高蔬菜自给率,全面提升农田生产、生活、生态综合效益。

  在组织形式,北京“田长制”实行党政同责,并分级设立总田长和田长,全市设立市、区两级总田长和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

  ——市级设立总田长,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设立副总田长,由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的副市长担任;设立市级田长,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以区为单元,明确责任区域。

  ——区级设立总田长,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设立副总田长,由区委副书记和区政府分管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的副区长担任;区级设立田长,由区级主管领导担任,以乡镇为单元,明确责任区域。

  ——乡镇级设立田长、副田长,分别由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担任,以行政村为单元,明确责任区域。

  ——村级设立田长,由村级党组织书记担任。

  同时,设置市、区、乡镇田长制办公室。市、区级田长制办公室设在同级农业农村部门,同级规划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办公室主任,同级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基本农田规划、划定、监督和执法等,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等。

  建立健全体系制度 聚焦五个环节全面推进

  根据《意见》,到2021年底,北京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基本形成,工作格局基本确立。到2025年,“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耕地数量保持稳定,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合理布局、质量合格,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目标既定,步步为营。围绕农田“优化、保护、建设、管理、利用”等五个环节,北京明确了全面推进“田长制”的具体任务。

  优化农田布局。运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加快推进耕地保护空间内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区耕地调整,实现落地上图、四至清晰、布局合理、质量合格。加强区级田林空间优化引导,促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成园成方成带,打造百亩园、千亩方、万亩片(带)。

  抓好农田保护。设立保护标识,对永久基本农田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保护标志,公开田长责任人和责任事项,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村级农田管护,统筹农村护林员、管水员等队伍,增加农田管护职能,建立管护制度,开展村级耕地日常巡查检查。

  加强农田建设。编制高标准农田十年建设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一块、成一块”的原则,落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1-203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改造提升40万亩,提高永久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其中,“十四五”时期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

  强化农田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落实百万亩绿色粮菜生产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等特色作物,满足市场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六个严禁要求,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全面加强撂荒地管理,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推进耕地休耕试点。

  严格农田管理。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地建房以及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违法违规建设住房等非农设施的、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等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农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系统,监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变化情况。

  明确各级田长职责 落实“三长联动、一巡三查”

  “田长”干什么?如果用一句话说,即田长对责任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与保护利用工作负责。对北京的田长而言,就是要保护建设利用好全市15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升、布局合理。

  为把耕地保护工作抓实抓细,北京对不同层级的田长规定了不同的具体职责:

  市级田长要负责监督全市的“田长制”执行情况,并且每年至少开展1次巡查。

  区级田长负责协调督促本区域落实“田长制”工作,且每年至少开展2次巡查。

  乡镇和村级田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工作,健全基层管护队伍,加强巡查检查和责任监管,明确管理主体,实现管理全覆盖。乡镇级田长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查,村级田长每周至少开展1次巡查。

  响鼓用重锤。“田长制”作为北京耕地保护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好“田长制”的责任主体,充分认识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把推行“田长制”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一招,作为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还要强化监督问责,督促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目前,“田长制”正在全市积极有序推行。按照蔡奇书记关于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三长联动、一巡三查”的要求,市级田长已开展“田长制”巡查,督促指导各区推进田长制,检查推动落实年度复耕复垦、粮菜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任务。

  与此同时,市级层面还制定了田长制办公室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确定了年度任务清单。区级层面正在加快制定实施方案,丰台、房山、大兴、海淀等区已下发,上半年将全部出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