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耕地等级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相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40年的坚守

发布日期: 2018-10-18 作者: 来源: 北京农业 【字体: 打印本页

  

  1979年北京地区开始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同年也因此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下令成立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建站以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就成为了北京土肥系统一项重要职能和职责。通过历时4年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北京土肥人基本摸清了北京地区土壤资源及耕地利用情况:北京土地总面积2067.44万亩,土壤类型共有9种土类、20个亚类、52个土属、179个土种。农作物种植面积638.7万亩,中低产田200多万亩,占粮田总面积的40%以上,是制约北京粮食继续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后几十年,北京土肥系统开始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持久坚守。

  长期监测,守护京郊耕地健康 

  

  1983年开始建设耕地质量和土壤肥料检验检测系统,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备的耕地质量和土壤肥料检验检测体系,其中1个市级耕地质量和土壤肥料检验检测中心、9个区县级化验室,培养了一支专业理论扎实、业务技术过硬、职业道德较高的土肥检测队伍。1987年开始建设北京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网络,一直坚持“大固定小调整”的原则,监测网点数量由最初的50多个,增加到2006年的300个,近两年固定在170个左右,监测点代表了北京地区各类土壤和耕地类型,监测作物也增加到粮食、蔬菜、果品、经济和饲料等多种类型作物。后来又陆续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系统、耕地质量提升监控系统、耕地地力评价系统以及配方施肥指导与产需对接服务系统。这些耕地土壤质量监测系统的建立,形成了较为完备、数据较全的北京土肥大数据,为科学施肥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决策部门制定耕地质量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理念深入人心 

  

  面对京郊农民普遍存在的大水大肥传统观念,为进一步推进科学施肥,保护耕地,北京从2006年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仅用3年时间就在全市主要农作物上实现了全覆盖,科学施肥、测土施肥、有机无机搭配等施肥理念深入人心,京郊农民施肥观念有了巨大转折。截至2017年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累计推广4276.74万亩,农作物增产124.66亿公斤,增收节支39.01亿元,化肥用量减少35%,累计投入减少11.87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43.88万吨。实际上,北京配方肥的效益远非如此,经过多年的探索,北京已将测土配方施肥功能延伸至都市型现代农业各领域,通过功能拓展研发出的高端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了“配方樱桃”“配方草莓”“配方苹果”“配方黄桃”等优质的高端农产品,很多专家称其“创造了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的奇迹”。

  培肥地力,补贴政策护航地力提升

  

  2006年北京市土肥系统开始进行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准备工作,2007年被列入市财政项目,并建立专项资金补贴。2007-2009年,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每吨有机肥补贴250元,共补贴24万吨,推广面积57万亩;2009-2015年,实施“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与综合开发规划项目”,补贴有机肥215万吨,每吨补贴480元,累计补贴资金10.32亿元,累计补贴面积430万亩;补贴有机肥政策实施后,不仅带动了有机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禽粪便、农业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利用,更是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据示范表明,露地菜田、保护地菜田和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12g/kg、1.79g/kg和1.95g/kg。

  生态引导,科学施肥降低肥料污染

  

  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北运河水系治理的建议”作为常委会主任督办建议,2010年北运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正式启动。通过对北运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的调研以及对抽取的5400个土壤样品的检测,摸清了北运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基本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低碳减排、提质增汇、循环利用”综合治理技术,对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进行治理。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补贴有机肥11.375万吨、配方肥2.1万吨、缓释肥1.175万吨、吊袋二氧化碳气肥80万袋、水溶肥480吨,修建1000个秸秆发酵池,项目区小麦、玉米和蔬菜年平均分别亩节肥2.1公斤、2.4公斤和3.8公斤(以上数据均为纯量氮磷钾之和),累计辐射推广面积425万亩,共节肥1.03万吨。实施至今,流域内氮风险中的高风险地块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磷风险中的中低风险比例共下降了10个百分点。

  理念创新,耕地质量保护形成“北京模式”

  

  多年来,针对北京市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利用强度高的现状,土肥系统对全市耕地土壤不停歇的调查、监测、改良,有针对性地研究出一批北京土壤质量提升、面源污染防控、生态修复等技术与技术产品,将耕地质量建设从单一项目上升为系统工程,从绿色生态、循环低碳、种养结合等多角度进行综合治理,提出了围绕绿色生态、循环低碳、治养结合等综合治理技术的耕地质量保护的“北京模式”。数字显示,2010年以来,北京耕地质量在高强度利用背景下依然在提高,使北京土壤有机质由2005年15.6g/kg提高到2017年的18.6g/kg,提高近20%;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由不足20%提高到70%以上;有机肥料质量合格率由不足20%提高到9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0%;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58提升到2017年的69。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