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三普大事记|5月,不负初夏好时光,各类成果有方向
5月,伴着劳动节奋进的号角,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正以时不我待的劲头继续推进。在成果形成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成果推进专家会议,部署推进土壤三普国家级成果形成工作。各地按照部署,结合实际,把好节奏,稳步开展成果形成工作,做好专题调查、严守成果质量、做好成果编制,以严谨求实的精神作风持续深耕,让每一份成果都能成为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强支撑。
国家部署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土壤三普国家级成果形成工作
5月20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成果推进专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土壤三普工作进展情况,审议通过了国家级成果清单,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技术总师张桃林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康绍忠、张佳宝、徐明岗等专家出席会议。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汇报相关工作进展。
会议指出,当前土壤三普已进入成果形成阶段,任务重、挑战大、时间紧,仍需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持续强化质量控制,扎实推进普查各项成果形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组织各地加快形成土壤普查基础数据集,完成相关数据、图件、专题报告等成果编制,统筹推进土壤资源库建设、省级土壤样本流转入库。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内业技术组专家赴辽宁调研指导普查数据审核工作
5月11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内业技术组专家赴辽宁省开展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阶段性验收调研指导工作。调研组以康平县和大洼区为例,对土壤容重、机械组成、有效养分等指标的数据审核方法和流程逐项进行了指导,对如何通过频度分析、极值判断、历史数据比对及关联外业采样信息等方法判断表层和剖面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讲解。同时,对辽宁省数据审核和内业测试化验阶段性验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
各地动态
统筹协调推进
湖南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推进视频会
5月26日,湖南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推进视频会。会议总结交流省内各地土壤三普工作经验做法,安排部署2025年全省土壤三普重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土壤普查办主任龚昕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土壤三普对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意义,各级土壤普查办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加快步伐奋力推进内业验收和成果形成,全力以赴做好土壤三普工作各要素保障。
陕西省: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工作
5月7日,陕西省土壤普查办组织召开了全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研讨会及省土壤分类系统专家研讨会。在成果编制研讨会上,专家讲解了成果编制工作的要求,指出成果编制需要保持总体逻辑通顺、语句简明扼要、数据准确可信、单位严谨标准,并以西安市市级报告为例,对前言、摘要、概述等各部分进行逐一校对修改,对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在土壤分类系统专家研讨会上,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查报告、质询讨论等方式,认为陕西省土壤分类系统制定科学,基本消除了同土异名问题,后续将继续增加土种命名规则的资料依据,并建立完善的省级土壤分类系统。
聚焦成果形成
黑龙江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研讨会
5月21日,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专家们根据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清单(试行草稿版),围绕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分类体系构建逻辑、黑龙江省土属土种划分要点及黑龙江省土壤分类命名规则等内容进行逐一土种讨论,将黑龙江省土壤划分为8个土纲,13个亚纲,18个土类,55个亚类,140个土属,395个土种,形成黑龙江省土壤分类清单。
河南省: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样点土壤类型鉴定工作
5月21日,河南省召开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样点土壤类型鉴定启动会。会议强调,要结合剖面样点土壤类型鉴定,修订完善河南省土壤分类指标体系与分类系统、全面系统掌握土壤类型分布规律,更好地服务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县级土壤类型图的编制。技术支撑单位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开展剖面鉴定工作;要切实加强质量管控,做好关键环节信息记录,落实鉴定结果审核制度;要确保工作进度,严格对照国家时间节点,统筹推进任务落实,确保按时完成剖面鉴定任务。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土特产品种选取座谈会召开
5月21日,广东省土壤普查办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土特产品种选取座谈会,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在土特产种植、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优势,组织8个处室单位和土壤普查土特产专题成果编制承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有关负责人员参加会议,共同研究选取土壤普查省级土特产品种。会议听取了成果编制单位关于土特产品土壤适宜性评价过程、省级土特产品种选取依据及思路的介绍,就如何选优选准省级土特产品种进行深入讨论。经研究,会议建议选取丝苗米、荔枝、菠萝、茶叶(红茶、凤凰单枞)、南药(以肉桂代表)等5类土特产品开展专题评价分析,在评价分析过程中逐步优化完善土特产品种和评价指标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广东省土特产适宜性评价工作。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验组到保定市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核验工作
5月20日—21日,河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核验组到保定市开展土壤三普边界踏勘与土壤制图、成果编制和转移支付资金核验工作。会上,核验组认真听取了保定市土壤三普、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前期准备等整体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随后与易县等7个区(县市)座谈交流。
核验组强调:一要加快工作进度。市土壤普查办要加强工作统筹谋划,对照年度任务目标,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土壤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二要加快资金支付进度。项目资金支付缓慢的区(县市)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资金支付进度,确保资金全部拨付到位。三要强化成果质量把控。土壤普查成果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市、县土壤普查办要严格执行国家、省相关技术规范,强化成果编制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确保普查成果科学可靠,经得起检验。
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开展土壤类型图研讨会
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普查办组织专家开展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图研讨工作。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分别就土壤类型图制作过程中数据收集、模型预测、边界校核、存在问题等内容,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强调,在土壤制图工作中务必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室内与野外结合。野外实地校核是获取土壤类型、成土环境等制图要素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室内制图与实地校核深度结合,确保科学准确制作土壤类型图。二是采样人员与制图人员结合。采样人员与制图人员要加强沟通、信息共享,采样人员及时反馈实地细节,制图人员根据数据特性准确制图,在反复校验与修正中,确保成果既符合实际土壤分布规律,又具备高精度的空间表达。三是技术支撑单位横向结合。承担土壤类型图制作的单位之间要互相学习借鉴,在数据处理、制图方法等方面优势互补,提高土壤类型图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河南省:谢长伟赴河南农业大学对接省级土壤样本库建设工作
5月13日,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长伟带队赴河南农业大学,就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土壤样本库建设工作深入沟通对接、开展座谈交流。谢长伟强调,土壤普查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抓好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尽快成立样本库建设工作专班和专家指导组,做到机构人员到位,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二是根据样本库建设需要和学校硬件条件,尽快协商确定选址;三是有序推进招投标、规划建设、样品入库等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前实现样本库投入使用、正常运营,打造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样板。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属性制图专题培训会在杭州召开
5月12日,浙江省在杭州召开土壤属性制图专题培训会。会议培训了县级土壤类型推测制图、土壤属性制图技术路线等,座谈交流了土壤普查成果汇总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并对当前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快土壤类型制图和属性制图工作进度,要求市县普查办和各级成果编制单位抓好5、6两个月时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成果编制中,确保不拖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成果报告;二是要严格抓好成果质量控制,要求各级土壤普查办加强与成果编制单位沟通联系,多交流、勤推进、控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省土壤普查办将陆续组织开展成果质量检查和中期评估;三是要处理好不同行政区域的成果衔接,确保各级成果编制结果的统一性,有力保障全省土壤属性制图成果的质量。
辽宁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论证会
5月10日,辽宁省土壤普查办在沈阳市组织召开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论证会。会上,专家对辽宁省土壤三普土壤分类系统(试行版)的编制背景、修改过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次辽宁省土壤分类系统主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试行版)》有关要求,将辽宁省土壤最终划定为9个土纲、15个亚纲、22个土类、58个亚类、138个土属、589个土种。专家组结合土壤二普分类情况,对土属、土种分类命名、指标划分标准及土壤类型清单进行了论证。通过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辽宁省土壤分类系统科学合理,依据充分,划分指标明确,可以为各市县及全省土壤普查编制提供技术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召开全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汇交汇总工作视频推进会
5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普查办组织召开全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汇交汇总工作视频推进会,主会场设在自治区农牧厅,在各盟市旗县设立线上分会场。会议详细解读了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形成工作方案和成果形成质量控制方案,对成果形成的内容、完成时间节点、质量控制等做出相关要求。
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各项工作。各级土壤普查办压实主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强化组织管理、组建专业队伍,充分利用国家级、自治区级专家力量;优化成果方案、规范资金使用,按规定统筹使用资金,同时确保资金支付进度;强化数据审核,把好数据审核质量关卡,抓好内业检测化验验收整改,为成果汇总阶段提供有效支撑;强化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贯穿成果汇总全过程,严选准入、严控过程、严把结果,要审查技术单位专业力量配置;把握时间节点,明确时序任务,制定成果形成进度表,扎实推进土壤三普成果形成。
严把普查质量
浙江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质量检查暨中期评估培训班
5月28日—29日,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质量检查暨中期评估培训班在湖州召开,省级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委员会技术指导组专家,省、市土壤普查办负责人,湖州市各县(市、区)普查办负责人及成果编制单位技术骨干9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专家就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汇总质量控制工作要求做相关部署,解读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县级成果编制及验收导引》。湖州市县两级有关成果编制单位汇报交流了一库两图、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土壤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退化与障碍、土特产品土壤适宜性评价等专题成果编制情况,与会专家分组审阅成果报告,对照成果形成质量控制要点清单要求,提出了存在问题和整改建议。
江西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形成质量控制培训会
5月28日—29日,江西省土壤普查办在南昌举办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形成质量控制培训会。会议指出,今年是土壤普查成果形成关键之年。要倍加珍惜前期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效,正确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决克服麻痹松劲和消极厌战情绪,以“接稳最后一棒,跑好最后一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成果形成工作的组织协调、条件保障和日常监管,跑好土壤普查“接力赛”。要认真学习领会成果形成工作方案、质量控制工作要求、成果验收工作导引、成果编制技术规程等文件精神,明确清单内容,把握时间节点,掌握技术要领,把准成果形成“方向盘”。要坚持“严”字当头,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工作联动,把质量控制贯穿到成果形成全过程,打赢质量控制攻坚战,确保普查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江苏省:强化成果编制过程质控,筑牢三普成果“生命线”
截至5月26日,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成果形成质量控制的部署要求,确保普查成果科学、规范、可用,江苏省制定了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案,全面推进成果编制全过程质控。
省土壤普查工作专班联合省级质控单位和有关专家,按市县分工、责任到人,形成统筹协调、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巡查、专家抽查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从数据、图件、报告等方面,对成果编制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实施全过程质控。目前,已完成对全省80%成果编制单元的现场质控。针对图件精度不高、数据校验不足、报告分析薄弱等问题,省土壤普查工作专班要求编制单位加强与地方农技专家协同配合,提升编制质量。对质控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省土壤普查工作联合国家和省级专家开展集中研判,形成答疑清单,为成果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农垦:通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专家组省级验收
5月22日,广东农垦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省级验收评审会议在广州召开。验收会上,专家组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验收方案》相关要求,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观看实验室操作视频、数据审核、质询交流等方式对样品风干、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等关键环节执行过程的规范性进行核实与评价,对土壤样品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内业数据集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核实与评价。经过审议,专家组一致同意广东农垦土壤三普内业测试化验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湖北省: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质量控制座谈会
5月19日,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质量控制座谈会于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召开。会议期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专家解读了国家最新质量控制文件精神。各成果分项质控专家汇报土壤分类方案、土壤类型图、土壤属性图、土特产品土壤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普查成果数据等专项的质量控制细则,参会专家通过深入交流讨论,明确了各专项质量控制的重点与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