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工作交流  >  正文

“三个合作社”引领乡村突围

发布日期: 2018-11-05 作者: 来源: 半月谈 【字体: 打印本页

  摘要:一名村支书说,没搞“三个合作社”之前,农民外出打工,土地粗放耕种,村集体没什么收入,没有能力解决什么问题,老百姓都不理你了;现在村里一年有20多万元收入,自来水、公路、公墓都搞起来了,有什么事老百姓半夜都想到要给你打电话,原来一呼百应的感觉又回来了。

  半月谈记者 熊金超 王贤

  借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土地确权登记等改革东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正以村为单位建设“三个合作社”(土地股份、劳务、资本合作社),探索重构农村生产关系、改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村土地细碎化、农民组织低效化、农业增效无力化等难题,实现基层组织力的重塑和小农户大联合的路径突破。

   “三个合作社”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

  公安县麻豪口镇沙场村贫困户陈新安,去年把自家的24亩多田都入股到了村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不仅拿到了每亩667元的保底收益,年底还拿到了2600多元的分红,“比往年还多了一两千元”。陈新安说,“现在不种田也不操心了,拿的钱比原来还多,大家都争着加入合作社。”

  目前,沙场村所有耕地全部入股到祥鄂土地股份合作社,其中378户农户以自有土地入股占3019股、占比52%;村集体以国家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后新增加的耕地入股,股份共有165股,占比3%;村里的种粮大户明珠家庭农场以475万元入股,股份共有2607股,占比45%。

  在利益分配上,合作社农户股份和村集体股份实行“保底+盈利分红”,明珠家庭农场出资保底,且只参与盈利分红。同时,从盈利中提取20%的公积金、20%的公益金用于风险防范、扩大再生产和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等。

  明珠家庭农场理事长崔海说:“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有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村民和市场主体成了利益共同体,农资、田间管理、财务成本等都大大下降,种田越多收益也越高。”

  同时,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农村劳力得到解放,一部分人外出打工,留守劳力则加入了村里的劳务合作社。章庄铺镇欣荣村的劳务合作社有100多人,成立了机械小组、种植小组等,人均年收入预计可达一两万元。

  在“三个合作社”,资本合作社的“准入”相对严格。公安县委书记刘润长说:“资本合作社的组建原则是,吸股不吸存、对内不对外、分红不付息,切实防范风险,保护农民利益。下一步,我们还要探索将农户闲置的农房、农机具等集合起来,折股加入到资本合作社中来。”

  目前,公安县已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65个、劳务合作社101个、资本合作社5个,土地流转率达72%。

  “近些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遇到了天花板,碎片化、分散化的土地很难产生大效益。”刘润长表示,“‘三个合作社’探索,提高了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传统农业对接市场主体的能力。企业家管田、职业农民专业化生产,沉睡的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资源得以全面激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集聚了无穷力量。”

  一花引来百花香。公安县打出了“高标准农田项目+三个合作社+市场主体”等一系列“组合拳”,先后吸引了广东四季绿投资10亿元生态农业主题公园、四川通威集团20万亩小龙虾全产业链等6个万亩以上和28个千亩以上市场主体进驻落户。

  公安县委副书记全运宝介绍,近两年他们积极争取了1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创新出台市场主体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策,已经实施的40万亩改造项目全部是田块方格在200亩~300亩的“订制农田”,为土地规模经营、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支部领办“三个合作社”,重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埠河镇党委书记刘士权说,“三个合作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领下,与市场主体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大家越干越有劲头。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公安县探索的“三个合作社”最突出的特点是村社合一,充分发挥了村集体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双重属性,还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足的问题。村党支部创建领办、村集体占有股份、村支书兼任合作社理事长,成为“三个合作社”的标配。

  欣荣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平介绍,去年村里土地股份、劳务两个合作社集体收入有30多万元,走访慰问贫困户、整治环境卫生等工作都好搞了,农村留守老人“以田养老”也有了长期保障。

  依托“三个合作社”,部分村子探索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三个合作社+市场主体+贫困户”新模式。藕池镇合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纳扶贫对象20户49人,贫困户在海瑞渔业公司务工40天的收入就达6000元。

  “三个合作社”试水一年,全县新增土地流转1000亩以上的村21个、达到69个,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的村增加28个、达到62个,村集体收入过5万元的村占到88.7%。

  刘润长表示,下一步,公安县将深化“三个合作社”改革成效,推动村副职干部在合作社合理兼职、合理取酬,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农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社区化、生产专业化”有望成为现实。

  激活要素市场依然任重而道远

  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公安县对“三个合作社”提出了一套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如合作社不能跨村,人口覆盖率、土地田亩覆盖率都要达到70%以上,严格筛选市场主体,土地流转价格随行就市、不盲目炒高价格等。

  专家认为,对农业经营机制、农村生产关系和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调整,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浪潮。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表示,公安县“三个合作社”建设是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的有益探索。但要真正让土地流转起来、人力流动起来、闲余资金周转起来,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政策把握难。在取得市场主体资格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政策法规支撑。如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村民委员会不能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这需要通过授权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激活土地经营权的配套制度体系。

  二是产业发展难。斑竹垱镇镇长孟丽娜说,产业好,盈利才有保障,选好符合地方实际的主导产业是“三个合作社”成功的根本。贺雪峰认为,如何从一二三产业融合中赚取更多的收益,科学规避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风险,这是各地合作社面临的普遍难题。

  三是农业招商难。“没有市场引领能力的市场主体,对老百姓是个灾难。”刘士权直言,农业要增效,就需要有强有力的市场主体,把二三产业的利润回流到一产,更多地与合作社组织和农户共同分享。

  四是“领头雁”难觅。村社合一的新机制对村支书即合作社理事长的要求较高。刘润长说,在农村能人大量外流的现状下,找到合适的“领头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乡村组织振兴的一道难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