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工作交流  >  正文

痴心三十五载 改造万顷良田

发布日期: 2021-01-14 作者: 来源: 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虽是隆冬,但在新疆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帕伊斯村的土地平整现场上,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随着最后一台铲车土堆到低处、拉平,依其艾日克镇12个村的2.6万亩土地平整工作告一段落。

  在一旁督工的新和县农业农村局农田水利建设办公室主任牙生·克比尔松了一口气,他对记者说:“刚完成平整的这一块地是帕伊斯村3250亩耕地的最后一个标段,推掉田埂经平整后,预估能增加350亩耕地,这也预示着2020年新和县40万亩耕地平整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不辞劳苦,他是农田水利战线上的老兵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干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活,这35年可以说没换过岗位,一直与耕地打交道。”牙生·克比尔1985年从新疆八一农学院(现为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参加水利工作,如今是新和县农田水利战线上的老兵了。“他也是一位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的农田水利人和老党员。”新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邵显亮评价说。

  新和县的土地改良工作是从挖排盐碱渠开始的。新和县旱涝比较严重,由于地下水位高,每年开春耕地盐碱上返严重。为彻底解决土壤盐碱含量过高问题,1991年,牙生·克比尔被调到水利局水利工程公司担任支部书记,负责200公里长的盐碱渠设计施工。

  “质量是百年大计。”这是干了35年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牙生·克比尔秉承的理念。他告诉记者,排碱大渠不是简单的挖个沟渠就可以,这里还包含有路、林渠道的设计施工,大渠底部设计要求1至2米宽、上口10至20米宽的大渠防渗设计等,为干好这个200公里长的大渠工程,他吃住在工地上,与施工人员一起出工,一起收工。

  “那时条件太差了,住的是工棚,饿了经常是一个馕、一碗茶解决问题。”由于长期睡在地上,牙生·克比尔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病痛一直到现在伴随着他。但他硬是靠着一种信念,半年没回家,200多公里的大渠当年开工,当年11月份就保质保量完成了,得到了县里的表彰。此后的机构改革中,牙生·克比尔的业务由水利局调整到农业农村局,他也没有离开农田水利建设这个岗位。

  

 

  为赶进度,他每天冲在施工现场

  新和县有100多万亩耕地,通过几十年来的建设,耕地周边的农林沟渠路建设得到完善,耕地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农作物产量也是逐年增加。然而,农民的承包田都是分散的小块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狭窄的田间道路和分散的小地块已不适应大型机械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作物的增收近几年也出现了瓶颈。为此,新和县又开始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0年首期耕地平整面积40万亩。

  农民收完棉花后,已是11月份了。刚进入初冬的新和县田间地头的温度也在零下8摄氏度左右,为了赶进度,牙生·克比尔每天一早来到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查看土地平整现场,指导施工,周围挖掘机、推土机、铲车、平地机、重型卡车等的机械声音与人的声音交错在一起,他摊开图纸,检查施工放样对不对,土地的平整度、路、林、渠等是否符合设计。为加快施工进度,他天天到施工现场督促指导,只因担心影响来年的春播及收成。

  农田办老干部帕尔哈提·买合木提特别了解这位几十年的老同事,他对记者说,牙生·克比尔看工程进度表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今天这块地平完了,滴灌地埋管铺好没有,其他乡镇的施工进度怎么样。

  牙生·克比尔在2014年作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带队驻村一年,这让他积累了和农民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在碰到农民不理解为啥把小地块合并成大地快,为啥要搞土地流转,如果还想种地怎么办等问题时,他就耐心地从政策、经济效益比较和农业将来的发展方向给他们做说服工作,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记者在依其艾日克镇帕伊斯村采访时,村民麦麦提·马木提说:“我这15亩地主要种的是棉花,当初不太同意和别的地块整成一个大地块。牙生·克比尔主任就给我算了一笔账,说我这地分布在不同的三个地方,加上地块高低不平,在棉花生长管理期间浇水要跑三个地方,打药雇人时间也长,收棉花时仅人工拾花的费用就要花费1万余元。”算清这笔账后,麦麦提·马木提立刻同意对他的土地进行平整。

  

 

  心系富民,他让40万亩农田变了模样

  在牙生·克比尔看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土地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积极动员农民对平整后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民在土地流转后转移就业,使农民在土地收益和劳务创收方面实现了双增长。

  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极大地改善了农田排灌、蔬菜种植等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田间水肥利用率可达0.9,棉花亩均产籽棉330公斤左右,亩均增收300-700元,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农机作业化水平和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为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力培肥和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更有利于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展示、新模式示范、病虫害防治、小麦玉米强化栽培技术培训等农业科技应用,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可进一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牙生·克比尔告诉记者,预计将有近千名农民通过土地平整项目可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解放出来,实现转移就业。另外,国家专项资金在土地平整方面,口粮地每亩补贴400元,集体土地每亩补贴260元,增加的耕地还可进行二次分红。

  目前,新和县2020年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告一段落,40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农田排灌、蔬菜种植等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但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础,更是为新和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