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工作交流  >  正文

《耕地质量动态》2018年第2期

发布日期: 2018-06-11 作者: 来源: 吉林省土壤肥料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耕地质量稳步向好

  为全面、科学评价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效果,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个试点省(区)、17个试点县(市、区、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耕地质量年度监测工作,共建立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170个。从监测点区域分布看,黑龙江占52.9%、吉林占23.5%、辽宁占11.8%,内蒙古占11.8%;从土壤类型分布看,黑土占40.2%,草甸土占19.1%,黑钙土占18.3%,暗棕壤占5.9%,水稻土占4.8%,其他占11.7%;从地形地貌分布看,低山丘陵占16.0%,缓坡漫岗占3.5%,平原占80.5%。监测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指标稳步向好。2015年项目实施前比,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回升,平均含量31.2g/kg,提高3.3%;耕层厚度明显增加,平均厚度28.2cm,提高36.2%;土壤板结状况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土壤容重平均1.26g/cm3降3.2%;土壤肥力指标全面向好,表现出较强的养分供给能力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高水平状态土壤酸化一定程度改观土壤pH值总体变化不大,部分区域略有上升;土壤重金属处于健康安全状态,绝大部分耕地可作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有机质含量回升。2017年试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31.2g/kg,较 2015年30.2g/kg增加1g/kg,增幅3.2%。4个试点省(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均超过3.0%。从区域看,黑龙江、内蒙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达到36.7 g/kg和31.5 g/kg;从土壤类型看,黑土、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达到37.3 g/kg和31.9 g/kg均超过试点区平均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回升,提升了试点区耕地地力水平。

  耕层厚度增加。2017年耕层厚度28.2cm,2015年20.7cm增加7.5 cm,增幅36.2%。4个试点省(区)耕层厚度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从区域看,黑龙江、吉林耕层厚度增幅较大,分别达到22.6%和57.0%;从土壤类型看,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达到39.5%、32.4%、49.7%。耕层厚度显著增加,提高了黑土地的蓄水保水、保肥供肥能力。

  土壤容重略有改观。2017年土壤容重1.26g/cm32015年1.30 g/cm3下降3.2%。4个试点省(区)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从区域看,吉林、内蒙古土壤容重偏高的问题略有改观,分别下降0.04 g/cm3和0.03 g/cm3;从土壤类型看,黑钙土土壤容重偏高的问题有改善,下降0.03g/cm3。土壤容重下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土壤透气透水性增强,土壤板结状况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土壤肥力指标向好。2017年土壤全氮含量1.85g/kg,较2015年1.78g/kg增加3.9%全氮含量高水平土壤占比增加8.9个百分点。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27.7mg/kg,2015年基本持平。2017年土壤速效钾含量195mg/kg,较 2015年179mg/kg增加8.9%;速效钾含量高水平的土壤占比增加6个百分点。综合来看,试点区土壤全氮、有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处于高水平状态,表现出较强的养分持续供给能力。2017年土壤pH6.3,与2015年基本持平土壤酸化占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部分区域土壤酸化得到初步遏制。

  土壤健康指标安全可靠。2017土壤镉、铅、铬含量分别为0.17mg/kg0.02mg/kg5.57mg/kg13.7mg/kg62.02mg/kg,较2015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00%的监测点土壤镉、汞、砷、铅93%的监测点土壤铬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值,表明绝大部分黑土地可以作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研究数据表明,试点区5度以上旱作农田,顺坡垄作年均径流系数约10%,土壤侵蚀模数2000-3000 t/km2.a,黑土层年均变薄2-3 mm,土壤有机质年均下降1.4%。监测结果表明,顺坡垄作,横坡生物篱、秸秆覆盖、垄向区田、横坡垄作等水土阻控措施,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7.4%、3.2 %、3.2%、0.4%;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生物炭,土壤容重分别下降4.7%、4.7%、2.8%,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3.6%、3.4%、2.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增加0.9%、6.6%、8.0%试点区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应用垄向区田、等高垄作、秸秆覆盖条耕等水土阻控技术,有机物料还田土壤有机碳快速提升技术,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防治水土流失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