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工作交流  >  正文

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新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 2020-06-17 作者: 来源: 中国科技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现场观摩暨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耕保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和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及各市地高标农田建设管理处(科)、农业技术推广站、土壤肥料站、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相关单位的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5月22日,国家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提升专家组组长、研究员徐明岗为组长,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安宁,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玉光,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副站长徐献军为成员的专家组对焦作市武陟县、修武县高标农田土壤改良示范区应用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的小麦进行测产和耕层评价。

   

  专家组在应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区(代码AS)与常规对照区(代码CK) 麦田,采取S型取样法分别随机选取10个测产点,调查亩穗数、穗粒数,分别计算其平均值,先按常年千粒重计算出理论亩产量,再按缩值系数0.85计得实际亩产量。最后统计结果,武陟县测产点应用土壤调理剂小麦亩产折算729.7Kg,对照区亩产折算622.6Kg,施用较对照每亩小麦增产107.1kg,增产幅度17.2%;修武县测产点应用土壤调理剂小麦亩产折算595.5Kg,对照区亩产折算515.2Kg,施用较对照每亩小麦增产80.3kg,增产幅度15.6%。统计分析,差异均达极显著。

   

  土壤物理性状及耕层影响测评结果显示:在武陟点及修武点分别随机选取20个探测点,用土壤硬度计分别探测应用土壤调理剂及对照区麦田土壤紧实度,分别取其平均值,通过计算,换算成同压强(武陟点40.9kg/cm2,修武点45.6kg/cm2)下探测深度。总体上看,麦田应用松土促根剂耕层紧实度下降25.3%~31.0%,同压强下可探测的土壤深度增加5.3—6.4cm;具有显著差异。

   

  专家组在应用土壤调理剂示范区和常规区各挖2米×1米×1.5米的土壤剖面坑,对小麦根系根幅及耕层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通过土壤剖面看到,施用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土壤改良示范区地表80cm以下土层中仍有较多的小麦根系,而对照区地表60cm以下土层中小麦根系较少;通过土壤剖面还看到,施用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土壤改良示范区耕层为21cm、对照区的耕层仅有13cm。

   

  专家组在应用土壤调理剂示范区和常规区小麦根系根幅进行观察对比,土壤改良示范区施用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的小麦根系明显增多、毛细根发达,根部携带土壤的疏松程度好。

  5月23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及各地代表对武陟县和修武县的土壤改良示范区进行了现场观摩。

  在武陟县土壤改良示范区,武陟县土肥站站长谢文照对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施用新技术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的基本情况和施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本块高标准农田共计200亩,小麦品种为新麦26,土壤改良示范区两块,非示范区两块。示范区在常规施肥的情况下增施新技术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每亩2公斤,与底肥一起撒施。今年2月份,土壤改良示范区的小麦从长势旺盛、分蘖多、毛根多和土壤疏松,明显要比非示范区的小麦好得多。通过调查还发现,示范区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较非示范区降低11.2个百分点,相对下降幅度达34.1%。尽管这块小麦发生纹枯病的程度不很严重,但由于新技术松土促根剂的应用,明显减轻了纹枯病病株率,增强小麦植株的抗逆性。昨天专家组进行了测产,增产幅度达到17.2%,说明示范区地块经过改良后,土壤更加疏松,更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大大提高了土壤养分、肥料养分和水分利用率,为小麦增产打下了基础。”谢文照说。

   

  在修武县土壤改良示范区,修武县土肥站站长仝学平介绍:“本块高标准农田每亩增施2公斤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从苗期、拔穗期从长势明显好于对照区,今年4月份我对土壤改良示范区的小麦示范田与非示范田进行了调查,采取一米双行法,计算施用亩穗数46.85万,对照40.19万穗,施用松土促根剂较对照增加6.66万穗/亩。根系、耕层也有明显的不同。”

  与会人员在现场讲解的引导下,对小麦的根系和耕层、土壤紧实度进行了观摩。与会人员认为,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中应用新技术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土壤改良效果显著,耕层加深,土壤疏松,小麦根系增多明显,可以提高土壤养分、肥料养分和水分的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综合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要战略举措和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项目中一项必要的技术支撑和措施。

  5月23日下午,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学术研讨会在焦作市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处长、研究员陈守伦主持。

   

  学术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提升专家组组长、研究员徐明岗做了《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及耕地质量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的学术报告。

   

  “当前我国除了‘人多地少’之外,还存在耕地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也是农业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坚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14亿人的口粮底线’的观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另一方面,必须守住耕地质量红线,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全面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举措,构建作物生长与土壤健康和谐共生关系,全面提升耕地在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徐明岗说。

  河南省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张传忠做了《土壤调理剂应用及注意事项》的学术报告。

   

  “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具有‘调理、改良’功能,是一项经过十余年验证的科技成果和成熟的有效技术措施,调理剂的施用充分协调土壤肥力因子关系,保障耕地地力和农田生态良性发展。该成果被国内多个省市作为一项有效的‘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科技措施设计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当中实施,为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张传忠说。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荣做了《构建健康疏松耕层,努力提升耕地质量》的学术报告。

   

  李荣指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质量兴农的时代要求。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居民不断上升的消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国家战略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实施高标准农田必须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把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土壤板结,构建健康疏松耕层,为作物营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改善土壤性状,努力提升耕地质量。通过今天对耕层的测定,和昨天的测产结果,新技术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发挥了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项目建设,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服务。是目前土壤改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安宁做了《耕地质量提升机制与思考》的学术报告。就地力对生产力的贡献、地力提升的关键过程、农业措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耕地质量提升总体思路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土壤科科长、研究员葛树春做了题为《河南省耕地质量状况与提升措施》的学术报告。在如何提升基础地力、构建合理耕层、平衡施肥、退化耕地治理、保护耕地环境等五个方面做了阐述。

  据悉,截2019年底,在国土系统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把松土作用的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纳入到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已累计推广应用600万亩以上,直接经济效益增加9亿元,对我国的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提升以及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5/25/content_947157.shtml(中国科技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