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高标准农田  >  正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风险防控明白纸

发布日期: 2024-12-23 作者: 来源: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字体: 打印本页

  为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针对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风险点,2024年8月26日,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印发了《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风险防控明白纸》,可供大家借鉴学习。 

  一、立项选址 

  风险点:在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退耕还林等禁止建设区域内选址,选址区域重复,永久基本农田占比低。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严格项目合规性审查,优化审查机制。 

  二是区县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开展项目选址。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出,集中连片,整村整镇”,加快项目库建设。主动对接规划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获取数据。 

  三是初步设计单位严格按照选址技术要求开展项目选址地块图斑套合比对分析。 

  二、初步设计 

  风险点:踏勘不到位、调查分析不具体、设计内容标准不适宜。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开展项目初步设计成果质量抽查,针对发现问题,开展指导和培训。 

  二是区县坚持“以用定建,建用一体”做设计,高质高效组织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严把评审质量关。 

  三是初步设计单位扎实开展现场踏勘,充分征集项目区村集体、农民和经营主体意见,工程设施使用人深度参与设计。严格按照农田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编制初步设计报告。积极应用三维可视化等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质效。 

  三、招标投标 

  风险点:违规指定操控招标代理机构、围标串标、评标人员虚假评标等。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加强工作督导检查。 

  二是区县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动对接发展改革等部门单位,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技术标准。 

  三是招标代理机构严格按程序开展招标代理工作。 

  四、工程建设 

  风险点: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工序不到位、虚报工程量、质量不达标、现场监管不到位、存在施工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

  一是市、区县两级加强开工准备检查,强化施工质量管控环节监督,压实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严格考核现场代表、监理履职情况。加强全过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开展工程质量评估和指导。建立健全项目参建单位红黑名单机制。 

  二是施工单位做实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做好重要工程、隐蔽工程、材料入场等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工艺工序施工并做好记录。履行施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三是监理单位做实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监理规划。做好重要工程、隐蔽工程、材料入场等环节监理,严格按照工艺工序开展监理并做好记录。监督施工安全管理。 

  五、项目验收 

  风险点:项目阶段性验收和初步验收把关不严、验收发现问题较多且整改不到位、项目超期未完成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阶段可上图入库面积低于计划建设面积导致建设任务完成不足。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加强验收工作定期调度及预警通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优化市级验收抽查流程,加强竣工日期审核。 

  二是区县加快验收工作进度,提高验收阶段上图入库工作质量,及时安排任务补建工作。 

  三是市、区县两级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加强工程质量抽查检测、做好竣工验收廉洁风险防范。 

  六、资金使用 

  风险点:不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项目结转结余资金量较大、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 

  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结转结余资金。 

  七、建后管护 

  风险点:未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管护经费、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效果不够好。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规定,加强建后管护巡查评价。 

  二是区县加快构建“建管护”一体化机制,积极拓宽管护资金渠道。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压实管护责任、加强巡查考核。探索推广工程保险、村集体自管、社会专业机构运营管护等建后管护新模式,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 

  八、建后利用 

  风险点:部分高标准农田被建设占用、部分耕地出现撂荒和“非粮化”。 

  防范措施:

  一是区县积极协调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水旱轮作、粮菜轮作等高效利用产业模式。 

  二是项目镇、村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整改高标准农田被占用和利用不合理等情况。 

  九、安全生产 

  风险点:选址设计环节未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规范开展结构安全性计算论证、重点部位及工序安全施工设计措施不到位、未按规定设计安全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等。围挡加固、标识警戒、机具设备、工程车辆、极端天气、巡查检查等安防措施不到位。移交管护环节未制定安全使用管理相关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未制定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检修维保制度等。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检修维保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二是区县加强选址设计阶段质量把关,强化地灾隐患、结构安全、工程措施、工艺工序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单项工程安全防范措施技术审查。加大建设验收环节安全风险研判及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施工过程、质量评定、监理旁站、过程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参建单位严格落实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完善移交管护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检修维保等相关制度。 

  三是设计单位扎实开展现场踏勘,强化地灾隐患、结构安全、工程措施、工艺工序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单项工程安全防范措施。 

  四是监理、施工单位做实开工交底、施工过程、质量评定、过程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 

  十、群众评价 

  风险点: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公示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防范措施:

  一是市级制发农田建设宣传手册,畅通高标准农田监督服务热线,加强项目舆情工作。 

  二是区县多渠道、全方位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积极引导项目区群众、经营业主等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项目验收、管护利用。改进项目区群众满意度调查方式,加强随机走访,更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建后管护等阶段严格执行公示制度。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