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模式创新  >  正文

2017年全国耕地保护与利用培训班(第二期)在河北保定举办

发布日期: 2017-09-26 作者: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为进一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做好耕地轮作休耕区的耕地质量建设工作,2017921日,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河北保定举办了耕地保护与利用培训班(第二期)。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农垦总局及部分县(区、市)的相关技术负责人、有关专家近6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班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孙波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骆世明教授、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王绪奎研究员分别就我国耕地退化与治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制度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并前往保定市安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进行了现场教学。

  培训班强调,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一是耕地质量建设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耕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载体,也是生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出安全的粮食和农产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设”。各地承担耕地质量建设的部门,应不断提高认识,将耕地质量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创新有利于降低资源环境利用强度的体制机制,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二是耕地质量建设要与监测评价相结合。耕地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清楚地掌握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地力变化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培肥地力,保护好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的这种隐形性、渐进性,需要各地不断加强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技术方案。三是耕地质量技术模式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各地在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土壤主要障碍因素,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对一些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攻关,攻克技术瓶颈,按照农艺与工程相结合的原则,集成组装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耕地治理的技术模式,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相关附件: